-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2019/10/21
【主日信息】關於禱告的幾個教導-20191020
聖靈降臨後第十九主日
第一經課:創世記32: 22-31
啟應經課:詩篇121: 1-8
第二經課:提摩太後書3: 14-4: 5
福音經課:路加福音18: 1-8
開門見山地說,今天的福音經文是一段關於禱告教導的比喻,如同路加一開始所言:「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比喻的結論是要我們對上主有信心,常常向祂祈禱,祂也會按照我們所祈禱的應允我們。
我們在這裡停留一下,因為如果按照路加所說的,這個比喻的目的是鼓勵大家殷勤禱告,那這個比喻其實非常的怪異。試想一下,今天我們要鼓勵我們的孩子用功念書,我們會舉什麼樣的例子?
一個原本考試成績很糟糕,但經過數年不間斷地苦讀之後,終於名列前茅的例子?還是一個書也不讀,但每天跑去找老師套關係,最後用軟硬兼施,成功讓老師給予高分的學生?理所當然的,當然是前者。
而這就是這個不義的官比喻中最奇怪的地方,我試著用另一個類似的比喻來說明:在某一個城裡住著一個好官,祂既懼怕上帝,又尊重世人。而城裡有個寡婦,常常到他那裡說:「我有一個冤家,求你給我伸冤。」這個官迅速給寡婦伸冤,因為他懼怕上帝,也尊重世人。所以,上帝豈不是如同這個官一樣,為晝夜呼籲祂的百姓伸冤嗎?我告訴你們,祂必定很快就給他們伸冤。
在我重新改寫的比喻中,這個官與上主的形象是相似的。因著這個官的舉動,加深了我們對上主的信任與倚靠,就是因為知道有這樣的官存在,我們才擁有盼望。
問題來了,從論述的角度來看,重新改寫的比喻其實更具說服力,使我們能夠信靠上主。但是,耶穌所說的比喻其實很不一樣,祂沒有用一個公義的法官來告訴我們上主是什麼樣子;反而是用一個不義的官來描述,即便這個官不懼怕上帝也不尊重世人,還是會因為被糾纏許久而替寡婦伸冤。
簡單地來說,不義的官在比喻中的形象是非常負面的,因此,比喻並不是用「類比」的手法告訴我們不義的官與上主有什麼相似的地方,而是用「對比」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不義的官與上主之間是天與地的差別。
讓我們進入到比喻的細節,首先我們要談論的是受害者。但這個比喻可以說是路加福音中非常特殊的比喻,一般而言,因為寡婦在當時的社會中比較是弱勢的一方,再加上這個不義的官愛理不理態度,我們都傾向把寡婦當做這個比喻的受害者。
但經文其實並沒有直接提到寡婦受了什麼樣的委屈或迫害,只是簡單地說她有一個冤家。這個詞彙是中性的,強調的是兩個人立場或態度的不同,但卻沒有指出誰才是受欺壓的一方。
相對於寡婦簡單的一句話,耶穌的比喻中著重的反而是不義的官心中的對話,而且在這個對話中,不義的官以受害者自居。對他而言,這個寡婦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找他是一種騷擾,所以最終後為了打發對方,只好勉強同意對方的要求。
乍看之下,今天的舊約經課好像也是如此,當雅各帶著妻兒要回去見自己的哥哥時,他在雅博渡口遇到了上主,並且與祂整夜摔跤直到黎明。雅各在過程中試圖要抓住一切他認為值得的,因此,不斷地祈求上主要給他祝福。
當我們在看這段經文的時候,往往也是從努力不懈的方向思考,認為上主之所以給雅各祝福,是因為他懂得把握時機,堅持到底,不肯放棄。
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從雅博渡口摔跤這件事後,雅各的名字從此不再叫做雅各,這是抓住的意思;他的名字被改為以色列,意思是上帝勝過。也就是說,在摔跤過後,雅各不再是拼命抓住的雅各,而是承認上帝勝過並掌管他生命的以色列。
雅各是如何看待這場摔跤的?他說「我面對面見了上帝,我的性命仍得保全。」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重點並不是在雅個的性命仍得保全,而是前面那一句的面對面見了上帝!這才是改變雅各一生的關鍵所在。
所以,並不是雅各的堅持努力使他獲得上帝的祝福;相反的,是上帝與他建立了面對面的關係,他才得以擁有應許與祝福。讓我們回到路加福音的經文,其實耶穌透過比喻要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個道理。
長久以來,我們對禱告的往往看重結局而不看重其過程。因此,我們把禱告視為一種工具,一種可以讓我們從上主那裏獲得利益的工具;所以當不如意的時候、生病的時候、無助的時候、遭受苦難的時候,我們之所以禱告,是以解決這些問題為最主要的目的。
但我們卻渾然忘了,禱告是上主賜給每個基督徒非常寶貴的恩典之一,藉著禱告,我們能如同雅各一樣,與上主面對面。但若我們只是將禱告視為得到祝福的手段,那麼就與一位出門在外的學生,打電話回來僅是告訴父母自己需要錢一樣。
回到今天的路加福音,經文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耶穌對門徒講了一個比喻,為了要他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但是,這個禱告教導的基礎不是在於上主會因為我們一直不斷地祈禱而應允我們的禱告,而是因為我們是祂的子民,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是我們對不義的官這個比喻的第一印象;然而,它其實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上主垂聽我們的祈禱,並不是因為我們「會吵」,而是因為我們是祂的「孩子」。
最後,我們來整理一下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明白關於禱告的幾個教導:
第一,耶穌要我們常常祈禱,但是並不是要我們效法寡婦對不義的官那種喋喋不休的要求。正如同祂在馬太福音登山寶訓中一樣,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那樣重複一些空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在你們祈求以前,你們所需要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遺憾的是,我們的禱告好像比較像外邦人,我們看重的是結果,所以在還沒有達成目的之前絕不罷休。有些外邦人在廟裡駁杯時也是這種心態,問一次「沒杯」怎麼辦?沒關係,再問第二次、第三次,反正根據機率的原則,總是會有一正一反的「聖杯」出現的時候,一直求問就是了。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若我們禱告的心態是這樣,那真的要特別小心留意了。
第二,不論是不義的官或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在這個比喻當中唯一的共通點是,他們才是真正擁有能力處理、成就事情的那一位,而不是我們。然而,當我們在禱告的時候,有時候會忽略了這一點,反而把禱告有沒有蒙應允這件事建立在自己的努力之上。
相信有些弟兄姊妹一定聽過這樣的教導,如果禱告不蒙垂聽,一定是自己還有什麼罪沒有處理、或是禱告的時候不夠敬虔、或是對上主沒有信心……等等。那該怎麼辦?趕緊認罪悔改,或是用更堅定的作為來禱告。
所以,當平常禱告的時候沒有應驗,我們就來禁食禱告,一天禁食禱告不夠,那就連續三天禁食禱告。這樣還不夠,那就三天不停徹夜通宵禱告。還不能應驗,那可能是地點有問題,應該要去禱告山禱告山禱告才是。還不行,喔,台灣的禱告山不夠看,要韓國的禱告山才靈驗。
說穿了,這樣禱告的心態就是把禱告內容是否成就歸因於自己的努力與功勞,好像我們越努力,上帝才願意聽我們的禱告。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絕對不是這樣,禱告是否蒙應允與我們的努力無關。耶穌對這個比喻的結論是:「我告訴你們,他很快就要給他們伸冤。然而,人子來的時候,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人子來的時候,「不能」在世上找到這樣信德的人。所以,上主要很快地給我們伸冤,不是因為我們表現得很好,而是因為祂原本就是如此對待我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耶穌教導我們之所以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的原因,是因為上主的公義和祂與我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儘管禱告是否蒙應允,與我們是否可以得著好處有絕對的關連,但禱告首先是上主與基督徒親密關係的表徵,我們的上主並不是離我們很遠、關係很疏離的神。其實祂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的心中,與我們同在。
換句話說,禱告帶給我們真正的益處並不是所祈求的被應允,而是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越發禱告的時候,就越發認識這位愛我們的天父,也更了解祂美好的旨意。另一方面,當我們越發認識這位愛我們的天父,也更了解祂美好的旨意,我們也就越發常常禱告,這是一個美好的正向循環。
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常常禱告,不可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