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信仰造就
- 節期介紹
最新消息
2019/03/02
【節日介紹】登山變像主日
對許多華人基督徒來說,「登山變像」這四個字並不陌生,但通常多半只會在三種狀況下聽到。第一,主日學老師在對孩子講述耶穌生平的時候;第二,在牧者的主日信息之中,提到有關耶穌帶著門徒登山變像的時候;最後,可能是在神學院或教會的信徒裝備課程,談到耶穌服事生涯的轉捩點時。然而,通常也就僅止於此而已,登山變像日從未像聖誕節與復活節一樣,為大多數的華人信徒所重視。
但對於注重禮儀的教會來說,登山變像不僅僅只是一個歷史事件或神學名詞而已,它更是一個可以被記念、被述說、被傳揚的日子。正如同聖誕節時耶穌誕生的故事、復活節時基督復活的信息一樣,登山變像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耶穌相貌的改變、與摩西和以利亞的相遇,以及整個變像事件所呈現的意義。
從聖誕節到顯現期,我們大多將焦點放在耶穌的出生、顯現、受洗、傳道、醫病、趕鬼等事蹟,但是隨著預苦期的到來,我們有必要轉移目光焦點到耶穌的受苦、代罪、死亡、救贖等作為之上。而登山變像日的意義,就恰恰扮演了這兩者之間的橋樑,也讓我們理解了為什麼所關注的必須有所轉變。
事實上,當初跟隨耶穌的門徒也都經歷了這樣的轉變──三卷福音書一致性地呈現出,在登山變像事件之前與之後,耶穌的傳道工作呈顯出截然不同的的意義。在這之前,耶穌的傳道醫治事工似乎大有斬獲,相較之下,變像之後的事工卻開始逐漸縮減範圍。更重要的是,耶穌在登山變像之後,才開始告訴門徒關於神永恆的救贖計畫──讓耶穌走上一條受苦的道路。
摩西和以利亞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要凸顯景況與氣氛從極為興旺到遇苦受難的焦點轉移過程。從這兩人的登山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摩西在上西乃山領受律法之前,神藉著他施展許多神蹟奇事,下山後即開始面臨百姓的悖逆、夾在神與人中間的折磨,40年之久與百姓同受苦難,至終還不得進入應許之地。以利亞在迦密山上意氣風發地事奉神,聯合百姓除去巴力的先知,下山之後遭受王后耶洗別的追殺,飽受折磨到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氣。
耶穌、摩西和以利亞在山上交談的圖像,充分地預示出耶穌接下來所要踏上的道路,是朝向受苦與死亡。另一方面,彼得看似極為感動的發言:「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太17:4)暗示了門徒無法將目光轉向耶穌受苦死亡的窘境,只願意將對耶穌的認識停留在美好的意象層面上。
登山變像日是顯現期中的重要節日,其意義非僅只是指明耶穌基督真實的身份是神的愛子而已。根據福音書的記載,這個日子過了之後,耶穌就一步一步走上耶路撒冷那條受苦的道路。在教會年曆中,節期的安排也是如此,登山變像日過後三天,就要進入象徵「等候」、「悔改」及「齋戒」的預苦期。我們當趁這段期間,開始將看待主耶穌的眼光,從事奉的基督調整向受苦的基督,繼而能預備迎接復活的基督,與榮耀的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