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2019/07/14 【主日信息】關於永生的教導(一)-20190714

聖靈降臨後第五主日

第一經課:申命記30: 9-14
啟應經課:詩篇25: 1-10
第二經課:歌羅西書5: 1-14
福音經課:路加福音10: 25-37

今天的福音經文的內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這段經文也是影響我非常深的經文之一。因此,在證道的一開始,我要先跟大家說兩個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我和師母剛開始交往沒多久,我們在吃完晚餐後,在台中美術館外的步道散步。突然,從外面傳來的非常尖銳的煞車聲,接著就是很大撞擊聲。當下我的第一個想到的是:發生車禍了,而第二想到的,就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

於是放開師母的手說:「你在這裡等我一下。」然後用飛快的步伐跑向車禍現場,留下一臉錯愕,完全傻眼的師母。當然,我不是醫生,CPR急救執照也過期了,所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打電話給119,等救護車到了以後就離開了。

第二個故事則是在結婚之後,那天是主日,我們一起騎車到教會實習,在半路上遇到車禍。那是我一樣想到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但轉念一想,如果停下來,主日聚會可能會遲到。在經過兩秒鐘的內心掙扎後,我還是停下來了。不過這次只是的車禍只造成小擦傷,幫對方把摩托車扶起來後,他自己就離開了。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真的影響我非常大,我每次讀到這段經文,都再一次被提醒自己不能夠成為冷眼旁觀的人,即便自己有再重要的事,都不能夠成為不幫助人的藉口。

但是,這真的是這段經文要對我們說的嗎?我認為大部分是。可是長久以來,我們在讀這段經文的時候,其實忽略了兩個關鍵重點,以至於對這個比喻的了解並不算完全。因此,今天我們將透過這兩個關鍵重點,來重新思考耶穌用這個比喻所要教導我們的。

簡單地來說,我們之所以容易忽略這兩個關鍵重點,是因為讀經的習慣。我們經常把聖經切成一段一段來讀,這並不是錯誤,不論是在每天的靈修讀經或主日崇拜,我們都這樣做,因為時間有限。但是這卻常常使我們見樹不見林,只看到經文的小細節而忽略的整體的意義。

因此,如果我們要掌握這個比喻的意義,就不得不看看耶穌說這個比喻時的場景。福音經文一開始就提到有一個律法師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這就是第一個關鍵重點。耶穌說這個比喻的目的,是為了要回答律法師的問題。所以,這個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雖然看起來與「憐憫」有關,但其實它真正的重點在於「永生」。

第二個關鍵重點是下週的主日福音經文,馬大與馬利亞服事的故事,許多人以為這個故事與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是兩個教導,但事實上它們是連在一起。換句話說,不論是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或馬大與馬利亞服事的故事,都是回應律法師:「我該做什麼才可以承受永生?」的問題。

不過,雖然這兩者都與永生有關連,但一次主日是講不完的。所以,我才把今天證道的主題訂為:「關於永生的教導(一)」,而下禮拜很明顯的,證道題目就是「關於永生的教導(二)」。

回到剛剛談到的第一個關鍵重點,我們要先來看看律法師與耶穌的對話內容。首先,是律法師問句裡的「承受永生」這四個字。對我們中文的讀者而言,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得到永生」,但其實律法師的意思並不是這樣,這個字的希臘文若要準確的翻譯,應該翻作「繼承」。

得到與繼承很不一樣,前者是獲取原本自己沒有或不屬於自己的,而後者是獲得原本就應該得到的。換句話說,律法師問耶穌的問題其實是:「我要做什麼,才能夠繼承那些原本就屬於我的永生?」

許多研究第一世紀猶太人對於信心與應許的研究顯示,當時的猶太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律法主義者:想要用行律法來換取上主的恩典。對他們而言,遵守摩西律法並不是要得到救恩,而是要讓自己留在上主子民這個群體之中。簡單的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早就擁有繼承權,而遵守律法這件事是為了讓他們不會被父親斷絕父子關係,而能夠持續擁有繼承權。

這樣的解釋也正好呼應了律法師自己的回答,當耶穌反問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是怎樣念的呢?」他馬上就答出:「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如己。」

律法師的回答在我們今天讀到的舊約經課也有提到,它最初出現在申命記6章4~9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吩咐你的這些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導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走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吟誦。要繫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作經匣;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和你的城門上。」

這段經文被稱為示瑪(音譯),因為開頭就是「以色列啊,你要聽!」幾乎是每一個猶太人學會說話之後一定要背誦的第一段經文。所以當耶穌反問律法師的時候,他能夠不加思索就回答出來,而耶穌也稱讚他回答得非常正確。

如果他們的對話停在這裡就好了,遵守上主的律法,就能夠繼續留在上主的國度中,擁有繼承永生的應許。但路加卻告訴我們這個律法師其實不懷好意,甚至說他問問題的動機是「要證明自己有理。」這句話直白的翻譯其實是「要宣告自己是義人」。

也就是說,他是要向耶穌證明,他因為從小到大都遵守上主的誡命,他認定自己早就是義人,而那句:「誰是我的鄰舍?」真正的意思是,耶穌,你快點告訴我誰是我的鄰舍,然後我就可以去愛他,這樣我就讓自己保有永生的繼承權。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不是只有這個律法師這麼想,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這麼想,甚至,我們許多基督徒也都這麼想。我一開始提到的兩個關於我自己的故事,我自己後來仔細反省,當我衝出去關心傷者時,我其實只是要滿足律法的要求而已,而不是真心地憐憫對方。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每個主日,我們以為自己從上主的話語中學會了什麼,然後想要找機會將祂的話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談到這裡,我想一定會有人抱持的不同的意見:我們到教會不就是要學習並遵守耶穌的一切教導嗎?應用在生活當中有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動機!當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人時,請問,我是因為遵守律法而去愛人,還是因為愛人而去愛人?當十誡要我們當孝敬父母時,我是因為遵守律法而孝敬父母,還是因為他們本來就配得我們孝敬?

耶穌為了讓律法師與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說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所以,接下來我們就進入這個比喻中,看看幾個我們以前沒有注意過的細節,然後做出結論。

在比喻中有一個人被強盜打個半死,被丟在一旁。然後,有三個人分別經過那裡,一位是祭司,一位是利未人,另一位則是撒瑪利亞人。有些學者認為祭司與利未人選擇忽視那人離開與舊約潔淨的條例有關。

畢竟,無法確認對方是死是活的景況下,如果觸摸了對方而使自己成為不潔淨,就會有一段時間無法在聖殿裡服事了。可是,請注意耶穌所說的:「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另一邊過去了。」

這條路是耶路撒冷與耶利哥之間的道路,因為地勢的緣故,如果用上來,就表示這人從耶利哥走向耶路撒冷;如果用下來,就代表他要從耶路撒冷往耶利哥前去。換句話說,祭司現在是下班,而不是上班。所以,如果真的因為幫助這人而使得自己成為不潔淨,並不會影響他服事上主。因為按照輪值,下一次他上班的時間是二十四個禮拜後。

因此,這三個人的外在條件其實是一樣的,耶穌使用祭司與利未人作為負面的例子,只是要凸顯他們比其他人都還要熟悉上主的律法,卻不願意憐憫他人的矛盾。

還有一個細節與背景有關係,因為撒瑪利亞人出現在這一條路是非常奇怪的。第一,這條路是猶太人往返加利利地區與耶路撒冷的必經之路,為的就是要避免自己遇到撒瑪利亞人,結果,一個撒瑪利亞人竟然出現在這條路上。

第二,不論撒瑪利亞人是離開耶路撒冷或前往耶路撒冷,這都非常可疑,因為他們除非真的誠心誠意要敬拜上主,否則絕對不去耶路撒冷。這就要從新舊兩約之間的歷史說起,原來,撒瑪利亞人一向在基利心山的聖殿敬拜,但西元前128年,猶太的馬加比王朝攻打撒瑪利亞,並且毀了他們的聖殿,要求他們只能在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

對撒瑪利亞人來說,耶路撒冷聖殿所象徵的是國仇家恨,所以,除非他把敬拜上主看得比自己種族仇恨還來得重要,否則他絕對不會去耶路撒冷。因為走在這條路上,必須再一次承受被歧視、罷凌的痛苦,並迫使他想起自己種族悲慘的命運。

但這撒瑪利亞人仍然去了耶路撒冷,而且還走在專屬猶太人走的路上,然後,遇見了一個被打個半死的猶太人,幫他包紮傷口,把他安置在旅店,並囑咐店主照顧他。

因此,這個比喻要呈現的並不是猶太宗教領袖與撒瑪利亞人的對比,而是要呈現只把遵行律法當做是盡自己義務的猶太宗教領袖,與一路上承受欺壓與痛苦的撒瑪利亞人之間的對比。

為什麼要強調「把遵行律法當做盡自己義務」與「承受欺壓與痛苦」?回到一開始提到的律法師,他就是認為只要盡到義務就可以繼承永生,所以,耶穌才藉著這個比喻提醒他,不要把愛鄰舍當做是盡到遵行律法的義務。

更進一步地說,什麼樣的人才會去愛被打個半死的鄰舍,耶穌的答案是,只有當自己認同受害者的處境,或甚至是曾經遭受過與受害者一樣的痛苦時,這個人才會真正知道自己的鄰舍是誰。

撒瑪利亞人認出這被打個半死的猶太人是他的鄰舍,因為他也經歷過被羞辱、被藐視、被奪去一切的痛苦。同樣的,耶穌與我們一樣,經歷了魔鬼的試探、權力的誘惑、眾人的厭惡與拒絕。祂經歷了我們一切的痛苦,因而認出我們是祂的鄰舍,然後出手拯救我們。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耶穌的比喻要對我們說的重點是,請不要在路上隨便找一個鄰舍,扶他過馬路或請他吃頓好料的。然後當耶穌問我們說,某某人,你有沒有愛你的鄰舍,我們就非常自信地說,有啊,我幫助了這人,又幫助了那人。說穿了,這就是律法師的心態,滿足了律法的要求,好棒棒,可以繼承永生。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耶穌的比喻要對我們說的重點是,請認出那個與我們有一樣遭遇、承受一樣痛苦的鄰舍,不是因為律法要求我們去愛他才愛他,而是因著對方經歷了我們曾經經歷的,我們感同身受對方的痛苦,所以我們愛他。

昨天教會有舉辦宣教講座,講員魏外揚老師用一句話來形容宣教:「passion for God, compassion for people.」(宣教就是對上主有熱情,對人有同情。)這句話完美地詮釋今天的福音經文,是的,要緊的是認出與你一樣處境的鄰舍,然後,愛他如同愛自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