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信仰造就
最新消息
2025/09/15
【主日信息】永不放棄的尋找-20250914
聖靈降臨後第十四主日
第一經課:出埃及記32: 7-14
詩篇經課:詩篇51: 1-10
第二經課:提摩太前書1: 12-17
福音經課:路加福音15: 1-10
今天的福音經課,是耶穌一個非常著名的比喻。雖然今天只讀到前兩個故事——一百隻羊少了一隻,十塊錢少了一塊——但我們都知道,後面還有第三個故事,就是兩個兒子失去了一個。這三個故事連在一起,其實都在講同一件事:上帝不放棄尋找失喪的人,並且因為尋見了,就大大歡喜。
不過,今天我想用一個特別的角度來看,就是「數字與價值」來與大家分享這個比喻。一開始是牧人一百隻羊少了一隻。從比例來看,最容易讓人覺得「沒必要去找」的就是這種情況,因為還有九十九隻在手上。雖然在耶穌的時代,一隻羊大約值十個銀幣,但對牧人來說,擁有九十九隻已經夠讓他覺得穩妥,似乎沒必要為了一隻冒險。
接下來是十塊錢少了一塊。這個比例就顯得嚴重得多,損失的感覺也更痛。特別是一個銀幣就是工人一天的薪資,突然掉了其中一塊,對家庭來說絕對是一件心疼的事。最後則是父親失去了兩個兒子中的一個。這已經超越比例的問題,因為兒子的價值,根本不能用金錢或物品來衡量。
讓我們先停在這裡,回想上週的福音經課。耶穌講到做門徒要「計算代價」,但真正的重點並不是「算清楚再跟隨」,而是「撇下一切,毫不計較地跟隨祂」。換句話說,耶穌要我們不要停在算計,而是放下算計。
延續這個脈絡,今天的比喻其實也在談「代價」:如果是一百隻羊少了一隻,也許我們還會覺得撇下九十九隻去找一隻是值得的。但假如分母變大呢?一萬隻羊少一隻、一億隻羊少一隻呢?我們心裡一定會開始猶豫:「這樣值得嗎?」同樣,在十塊錢的比喻裡,如果變成一千塊掉一塊、一百萬塊掉一塊,最終總會出現一個數字,讓我們判斷「不必找了」。
當然,第三個故事不能這樣套,因為我們不會說「父親有一百萬個兒子,失去一個也沒關係」。但是,這正好說明了一件事:只要我們的思維模式是從代價出發、從效益出發,我們就仍然在算計。
當我們從這個角度去審視人性時,就更能看出耶穌比喻的震撼——人總會在算計之後,選擇繼續努力,或乾脆放棄。但上帝不是這樣的。若說到算計、說到衡量得失,世上沒有一個人能比得過上帝。然而,耶穌講的這三個故事有一個共同點:無論比例怎麼改變,無論從效益上來看值不值得,上帝尋找失喪之人的心意從來不會動搖。
就算分母大到我們無法想像,上帝也不會放棄。祂要尋找那失落的一個,就算是要撇下其他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祂仍然會去找。更不用說一百分之一、一十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了。
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所領受的福音——當我們可能因為代價太高而選擇放棄,上帝卻始終不放棄。這不只是一個抽象的道理,在今天的舊約經課中,我們同樣看見上帝以行動證明這一點——即便要付上代價,祂也仍要拯救祂那悖逆、犯罪的子民。
故事發生在出埃及後的第三個月。當時,摩西正上到西奈山,領受上帝所要賜給祂子民的律法,好讓以色列人與上帝立下聖約。然而,在山下,百姓卻因為摩西遲遲未歸,心生焦躁與不安,於是他們聚集到亞倫面前,要求為他們鑄造一個神像來帶領他們。他們造出了一隻金牛犢,宣告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明!」隨後,他們向這牛犢獻祭,載歌載舞,行極大的罪。
這樣的背叛,等於直接撕毀了上帝才剛要建立的約。於是,上帝對摩西說:「我看這百姓,看哪,他們真是硬著頸項的百姓。現在,你且由著我,我要向他們發烈怒,滅絕他們,但我要使你成為大國。」然而,摩西在神面前為百姓懇求,他提醒上帝祂的拯救之舉,提醒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他求上帝轉意,不要毀滅自己的百姓。
經文說,上帝「改變心意」,不降所說的災禍。但我們必須明白,這並不是因為摩西的懇求讓上帝突然改變了心意。這只是從人的角度所做的敘述,因為全知全能的上帝,早就知道百姓的叛逆與摩西的代求。祂的計劃裡早已包含了赦免與憐憫。所謂「改變心意」,不是因為祂受了勸說,而是顯明祂一直以來的本意——祂要施行拯救,祂要堅守自己的約。
在這裡,上帝似乎有兩個選擇——而最輕易的選擇,就是徹底毀滅這些百姓,然後單單從摩西一人重新開始。從效益的角度看,這就像是撇下那迷失的一隻,保住那九十九隻一樣——乾淨俐落,沒有後顧之憂。但上帝選擇的是另一條路——持續地拯救那迷失的以色列人——即便他們不值得被拯救。
然而,饒恕他們,意味著上帝要承擔這罪所帶來的後果。從舊約到新約,我們都看到這一點:上帝赦免祂子民的罪,最後的代價都指向十字架。在金牛犢事件中,上帝並沒有撇下祂的百姓,而是選擇以饒恕與憐憫的方式來繼續與他們同行,這代價最終由祂的愛子耶穌基督來承擔。
這樣看來,如果用這樣的理解去重新詮釋耶穌比喻中的前兩個故事,也就是一百隻羊失去一隻,十塊錢失去一塊,那麼,我們將發現,在上帝眼中,耶穌基督的價值與我們的價值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有如九十九之羊與一隻羊的差距,也猶如九塊錢與一塊錢的差距。甚至,那是更大數字的差距,但即便如此,上帝依然不放棄把我們尋回。
講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到我們在教會中常聽見的一些教導:「你是有價值的,上帝愛你,祂要幫助你。」對那些習慣否定自己的人來說,這樣的訊息確實帶來安慰與力量。我們也很習慣這種信息。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本身」有其尊嚴與價值。於是,我們很自然地會把上帝的愛,與我們的價值掛勾,好像上帝愛我們,是因為祂看見我們有某種意義或用途。
然而,這樣的思路是危險的。因為一旦我們覺得自己「不再有價值」——老邁、失能,甚至成為社會眼中的負擔——我們就會開始懷疑上帝是否還愛我們。這就是「計算代價」的邏輯如何扭曲我們的心。甚至連聖經明明宣告的福音,也會被我們誤解。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這原本是無條件的福音應許——我們之所以能愛人,是因為上帝早已先愛了我們。
但在我們被計算代價扭曲的心裡,卻常常把它聽成一種條件式的要求:「除非我現在能感受到上帝的愛,否則我就沒辦法去愛其他的人。」結果,本來是釋放我們的話語,反倒成了新的律法網羅,把我們再次捆在自我感覺與代價計算裡。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正是耶穌基督的福音與這個世界最大的分野。這個世界要我們先找到自身的價值,再去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但耶穌基督的福音帶給我們一個決定性的答案——不!上帝的愛從來不是基於人的價值,而是出於祂自己不變的慈愛。祂並不是因為我們「有用」才來尋找我們,而是因為祂就是愛。祂甘心付上最大的代價,甚至將祂的愛子釘在十字架上,這不是因為上帝計算代價之後的結果,而是因為祂永遠不放棄祂我們這些失喪的人。
活在這個充滿算計的世界,特別是在新竹這個高科技產業聚集的城市,我們比誰都更清楚,一旦失去價值,後果會有多嚴重。所以,我們非得比他人更懂得計算代價,維持競爭力,用各種方法努力讓自己活下去,然後,選擇放棄那些我們認為已經沒有辦法為自己製造利益的人事物。
然而,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還在這條計算代價的道路上奔走,上帝卻選擇了另一條路——那就是不計代價的尋找。就算我們失落到百萬分之一,甚至卑微如塵土,上帝仍然要尋回我們,因為在祂眼中,我們永遠屬於祂。
而這正是耶穌比喻的第三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一位父親失去了兒子,他沒有因為計算代價而放棄,沒有因為兒子揮霍掉一切就說「不值得再管」。
另外,對於那個因著小兒子被接納就開始計算的大兒子,這位父親也沒有任憑他成為失喪的人,反而告訴他說,兒子啊,不要再算了,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跟你的弟弟一起,在我的家中歡喜快樂吧!
是的,上帝今天向我們發出這樣的邀請,不論你覺得自己是迷失的一隻羊,丟失的一個錢,還是遠走的浪子或在家裡面的浪子——上帝都不會放棄尋找你。因為在祂眼中,你是屬於祂的孩子。祂要把我們帶回家,讓我們在祂的家中一同坐席、歡喜、快樂。這就是「永不放棄的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