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信仰造就
最新消息
2024/05/10
【主日信息】令人驚奇的愛-20240505
復活期第六主日
第一經課:使徒行傳10: 44-48
詩篇經課:詩篇98: 1-9
第二經課:約翰一書5: 1-6
福音經課:約翰福音15: 9-17
上週質希弟兄的信息談到使徒行傳中腓利的事蹟,特別是上帝似乎用一些類似地震的手段提醒我們,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不見得是他所喜悅的。所以,從使徒行傳第二章開始,上帝就不斷藉著聖靈挑戰這些初代教會的信徒,要他們記得福音不僅僅是賜給猶太人,更是要透過教會傳給普天下的人。
今天第一經課是使徒行傳第十章,又是一次聖靈挑戰門徒的記載,而且聖靈工作的結果竟然與門徒們在耶穌復活之後,第一次集體領受聖靈的結果是一樣的:說方言。
我們要先來談談說方言這件事,特別是有些教會根據使徒行傳第二章與此處的經文主張,一個領受聖靈的人必定會說方言。除此之外,也特別強調領受聖靈的洗,比教會只用水施洗更為重要。
但真的是這樣嗎?從使徒行傳第二章起,我們可以發現聖靈的工作是有許多不同的形式與樣貌的。當然,說方言是其中之一,但這並不表示領受聖靈或被聖靈澆灌、充滿的人只會說方言。
使徒行傳第四章記載,彼得被聖靈充滿之後,既沒有說方言,也不是講到,而是在公會面前答辯,以致於讓宗教領袖詫異這些毫無學問的漁夫竟然可以辯才無礙。接著是所有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被聖靈充滿後,與彼得一樣放膽講論上帝的道。
聖靈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到了第六章,聖靈賜下管理的恩賜,讓七位執事面對教會內部食物分配不均的問題時,有智慧妥善處理。當然,大家不會忘記司提反被聖靈充滿後,定睛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與耶穌就坐在上帝的右邊之後,從容面對死亡。
再來就是上週的經文,聖靈感動腓利向南走,並且主動靠近埃塞俄比亞的太監,為他解釋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所指的,就是耶穌基督。從這些關於聖靈的記載中,我們絕對可以輕易地歸納出一開始所說的結論,說方言並不是聖靈充滿或澆灌後唯一的表現。
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使徒行傳第二章或今天第十章的經文中,聖靈澆灌在信徒身上後說方言的表現,確實加深了我們對聖靈充滿與說方言兩者關連的印象。對此,我們應該要問的問題並不是「聖靈充滿是否會令人說方言?」更重要的問題是:「什麼事如此重要,以至於聖靈三番兩次用說方言的外顯行動提醒門徒?」
還記得第一次聖靈降臨後,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就開始過著凡物公用的生活,他們天天一起聚會敬拜上帝、擘餅,存著歡喜快樂的心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幫助缺乏的人。
那麼,這次聖靈降臨在哥尼流這群外邦人身上,令他們說起方言之後,發生了什麼事?「他(彼得)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於是他們請彼得住了幾天。」
乍看之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就是彼得奉耶穌的名為哥尼流全家施洗,並且在哥尼流的家中住了幾天,就回去耶路撒冷嗎?我們會這麼認為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在耶穌時代,甚至現代也仍然相同,一個敬虔愛神的以色列人,要在不遵守潔淨條例的外邦人家中居住是多麼困難的事。
如果只是一天的拜訪倒是還好,大不了自己攜帶符合潔淨條例的食物,雖然麻煩,但不致於造成太大的困擾。但像彼得這樣住個幾天就截然不同了,如果這個以色列人仍然嚴格遵守舊約的潔淨條例,不能吃東西倒是其次,重點是,那完全失去作客的意義,主人與客人之間潔淨條例而無法盡情地交流,更別說分享彼此的生活與生命了。
這也是為什麼彼得在前往哥尼流家中之前,上帝透過異象提醒彼得,彼得自己也說:「你們知道,猶太人和別國的人結交來往本是不合規矩的,但上帝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污俗或不潔淨的。」
這樣看來,第48節雖然輕描淡寫地說到:「於是他們請彼得住了幾天。」但實際上,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彼得在這幾天當中,就是過著當初聖靈降臨後,耶路撒冷教會的信徒彼此分享一切的生活。
從這裡,我們找到了兩次聖靈充滿後說方言的共通點,那就是被聖靈澆灌的基督徒,會樂意放下原本的成見與自我的利益,衷心並設身處地地為身邊的人著想。
差別僅僅在於,第一次說方言之後,是一群信耶穌的以色列人,跨越他們在文化、語言的隔閡,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彼此相愛。但這次,就在哥尼流這外邦人一家說方言之後,是信耶穌的以色列人與信耶穌的外邦人跨越種族的藩籬,一起生活、互相扶持、彼此相愛。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重點不是方言,而是在說方言背後那來自耶穌基督的愛。保羅不也是這樣教導我們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就在昨天,緬甸短宣隊進行第三次的籌備會一,我們前往中和的華興街,體驗緬甸的飲食文化。一開始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但就在朱牧師用著緬甸話向店家點餐時,我才赫然察覺聖經中兩次記載基督徒被聖靈充滿說方言背後的那種愛。朱牧師愛我們,所以說著我們聽不懂得語言服務我們。
在經過幾次的籌備後,短宣隊員們逐漸意識到,那是一個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地區。種族、語言、文化、飲食習慣、宗教信仰都不同。在計畫的過程中,隊員們也會擔心,我們的教學與活動設計,他們是否能夠理解與接受。
可是,大家仍然興致高昂地籌備,討論著各種可能性。為什麼?按著聖經的教導,我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我們已經是被聖靈充滿的人,雖然活在許多掙扎當中,但祂仍然引導我們,使我們同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把耶穌基督的福音說清楚,這也是彼得前往哥尼流家中最主要的任務,總是要向人傳講耶穌基督的福音。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樣跨越語言、文化與種族之間的愛,確實讓我們感到驚奇,同時也令我們羨慕。因為大多時候的我們,不要說愛了,面對那些與我們不同的人,能夠「不討厭」似乎已經很了不起了。即便我們仍然想要傳福音給他們,也是基於福音或許可以改變他們的想法,而不是出於真心的愛與包容。
我想,上帝透過祂的聖靈繼續挑戰所有的基督徒,如同彼得所說的「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誰能阻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是啊,如果聖靈都已經接納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我們有什麼立場或理由一昧地要求他人改變,非得按照我們既定的想法行事為人呢?
各位親愛的弟兄姊妹,真正的愛不是改變他人,而是改變自己。彼得改變了他長久以來對於潔淨條例的堅持,一連幾天坐下來與哥尼流一家一起吃飯,享受在主裡團契的美好時光。這樣的愛,是聖靈所賜下的愛,也是耶穌彰顯的愛。
當耶穌說他愛我們時,不是改變我們,而是改變祂自己。因此,上帝的兒子來到我們當中,經歷我們的痛苦與掙扎,與罪人一同吃喝。早在彼得下定決心把潔淨條例拋諸腦後之前,耶穌就已經這麼做了。彼得是因為活在耶穌的愛中,才意識到自己也必須要這麼做。
最後,一個小小的提醒,許多弟兄姊妹都知道,彼得並不是這一次就全然接納外邦人。使徒保羅曾經當面指責彼得假裝。在沒有以色列人的場合,彼得可以跟外邦人一同吃飯;但當其他以色列人在場時,彼得卻又刻意與外邦人疏遠。
我想要藉由這事跟大家分享,就算我們講得再好,也知道該如何與那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好好相處、彼此相愛,但我們與彼得一樣,不總是能夠做到。這時候,請不要氣餒,因為那意味著我們總是需要基督的愛,而不是自己用意志力堅持的愛,求主幫助我們。